<acronym id="uasic"><center id="uasic"></center></acronym>
<rt id="uasic"><optgroup id="uasic"></optgroup></rt>
<sup id="uasic"><center id="uasic"></center></sup>
<tt id="uasic"><option id="uasic"></option></tt>
<sup id="uasic"><div id="uasic"></div></sup>

監管力度不足 汽車金融開年首張“罰單”直指行業盲區

  • 發表于: 2022-02-22 13:37:35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節后復工第一周,2月10日,汽車金融行業便收到虎年首張“罰單”。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公告稱,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存在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包括宣傳材料未明確說明貸款產品提供方、服務價格信息披露不符合要求、有關消費者信息授權使用的格式條款未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奔馳汽車金融的上述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并存在消費者信息安全風險隱患。奔馳汽車金融已按監管要求進行了整改。

“罰單”直指行業盲區

仔細分析奔馳金融的四條違規行為,汽車金融行業的種種亂象也逐漸浮出水面。記者就此采訪了車咖院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成偉。

第一條,宣傳材料未明確說明貸款產品提供方,將公司貸款產品和梅賽德斯-奔馳租賃有限公司租賃產品放在同一頁面,但未明確說明貸款產品提供方為奔馳汽車金融;以“奔馳金融”名義同時宣傳貸款產品和租賃產品,僅提示“‘奔馳金融’指代奔馳汽車金融和奔馳租賃”。對此,黃成偉解讀稱,本質是貸款主體問題,即用融資租賃產品冒充車貸產品。相關法規明確要求汽車融資租賃不得涉及貸款、金融、車貸等宣傳,必須切實告知客戶是融資租賃。融資租賃公司無放貸資質,奔馳金融此舉無疑違規,將擾亂市場秩序。這釋放出一個信號,純金融類業務的發展將受到監管的約束,而與第三產業更多結合的融資租賃類業務將被更多鼓勵。

第二條,服務價格信息披露不符合要求,奔馳汽車金融未在網站主頁醒目位置公示服務價格信息。黃成偉指出,簡而言之,此條違規就是收費標準沒有明白告訴消費者,這在汽車金融行業中是一種普遍現象,比如用名義利率冒充實際利率,做到合規并不難,但企業往往重視程度不足。

第三條,有關消費者信息授權使用的格式條款未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消費者授權奔馳金融可以向其所屬集團內的任何公司、其他貸款人授權的或向貸款人提供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收集、披露以及允許其使用消費者信息。該授權條款在合同有效期內以及合同終止或解除后持續有效。黃成偉分析,該條違規在于合同條款中存在不利于消費者的“霸王條款”。

第四條,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執行不到位。奔馳汽車金融內部的產品審查流程中,2項產品的審查記錄僅有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員簽名,未按照監管要求提出明確、具體的審查意見。制作的金融顧問營銷指導材料、培訓材料等,未經公司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其實做了,但是審查的流程不合規,審查執行人安排不到位。以上四類違規都很有代表性,都是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但在法律視角下,確實對消費者權益產生很大威脅。

屢教不改暴露監管力度不足

與此前開出罰單不同,此次銀保監會選擇對奔馳金融的違規行為進行通報。黃成偉分析,每年被處罰的企業不在少數,通常會在銀保監會官網上予以通報,如果不是業內人士或者專門翻看,很少會被消費者注意到。而此次對奔馳金融的通報,可以看出,監管部門意在樹立典型案例,引起全行業的重視與警醒。

事實上,這并不是奔馳金融第一被罰了。早在2019年,66萬買的新奔馳,結果發現漏油,最后被逼坐上引擎蓋的女車主引發全民關注,存在于行業多年的“金融服務費”問題被暴露于陽光之下。涉事經銷商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被罰100萬元后,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因存在“對外包活動管理存在嚴重不足”,違反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于9月2日被北京銀保監局給予合計8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2021年12月,北京銀保監局發布行政處罰信息,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因發生核心業務系統中斷暴露出業務連續性管理不到位、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處以40萬元罰款。黃成偉認為,奔馳金融此次被罰其實是為了擴大業務量和業務范圍,以獲取更多利潤,而放松了業務的風控標準。

他進一步分析,奔馳金融之所以屢屢被罰根本原因就在于:第一,有利可圖,違規操作的確能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第二,監管部門懲罰力度不夠,與違規能夠獲得數以億計的利潤相比,幾十萬元的罰款數額簡直九牛一毛。也正因為如此,部分企業才會屢教不改、鋌而走險。

汽車金融行業資深人士穆海龍也認為,奔馳金融接連被處罰,也體現出原有各種監管措施的不到位,以及國內企業對合規的重視程度不足,更是汽車金融業務發展變革中,管理措施手段未能及時跟上市場發展需求的體現。

當然,管理的提升也需要一個過程,幾次處罰集中在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已充分體現出監管層對消費者保護和企業合規經營的重視,這也是消除汽車金融市場亂象的根本舉措,從源頭約束金融機構,逐漸減少違規行為,回歸金融本質,把風險控制落實到每個細節。同時,通過這種管理方式,讓廣大消費者逐漸加深對于汽車金融業務的認識,加強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認識。

遭遇強敵被指力不從心

值得關注的是,近來被罰的還不止奔馳金融,其“難兄難弟”大眾金融在2021年12月也吃了一張罰單。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零售貸款放款比例不符合規定、附加產品貸款管理、貸款審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不按照規定提供報表。針對上述違法行為,北京銀保監局責令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改正,并給予合計18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事實上,在汽車金融市場的諸多參與主體中,整車廠背景的汽車金融公司是絕對的主力選手。汽車金融公司多為大型且較成熟企業,商業模式趨于穩定。資金來源和渠道上依托于整車廠的傳統優勢,在信貸審批上較銀行更寬松,產品更靈活;比商業銀行更貼近消費者購車場景,有渠道優勢;比第三方金融公司更具專業性、資金成本優勢和品牌公信力,可謂占盡先機。

雖然如此,如今屢屢折戟,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強大如廠家汽車金融公司也開始式微?一組數據似乎佐證了這一判斷。

來自汽車金融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25家汽車金融公司實現零售貸款投放681.22萬筆,同比增長約0.46%。根據歷年《中國汽車金融公司行業發展報告》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來,汽車金融公司的零售貸款臺數的增長率均低于10%,2020年的2.03%和2021年的0.46%則是連創新低。

更重要的一點是,汽車金融公司實現的零售貸款,相對于新車銷量而言的滲透率則是近些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根據中汽協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全年累計銷量2627.5萬輛,由此,不難倒推出2021年的滲透率為25.9%,低于2020年的26.79%,與2019年的25.8%相當。

黃成偉指出,早期在汽車金融市場不飽和的情況下,汽車金融公司憑借渠道優勢和廠家補貼快速占領市場。但近年來,國家對金融行業管控日趨嚴格,房地產作為銀行的最大客戶受到限制,銀行開始將目光轉向汽車貸款業務。銀行的優勢在于資金成本,而汽車貸款與汽車融資租賃不同。融資租賃業務可以嫁接多種服務,產生多種衍生價值,但貸款拼的就是息差,車貸業務目前已進入紅海競爭,此時銀行的資金優勢得以凸顯,汽車金融公司路遇強敵自然有些力不從心。

不過穆海龍則認為,雖然汽車金融公司零售貸款臺數的增長幅度開始下降,但必須要考慮受疫情多點散發和經濟不振對整體市場環境的影響等因素。實際上,汽車金融公司和銀行總體占據市場80%的份額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汽車金融公司和銀行開展汽車金融業務各有優劣勢,汽車金融公司在專業性上的優勢是銀行無法比擬的。而如果考慮綜合實力,汽車金融公司仍是市場的絕對主力。當然,合規永遠是懸在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不合規難生存。(郝文麗)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不卡_国产人碰人摸人爱视频日日_av制服丝袜无码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一级网址